出发前,每位队员都牢牢记住团队的信念:因为关注,所以付出。我们都明白,这一次远行,不是去旅游,不是去蜻蜓点水,而是踏踏实实地去把事情做好,在山区留下我们的知识、汗水和青春。每个人都期待着这次支教和走访之行能给山区的孩子带来希望,带来爱的力量。 路上篇 从火车站到贵阳 经过火车上22小时的长途颠簸, 从大方到鸣放 下午2点,鸣放小组到达雨冲乡,与雨冲中心小学的校长和主任会面。雨冲乡所有小学都由雨冲中心小学的校领导来管理,从他们那里我们了解到关于鸣放和油杉乃至整个雨冲乡的小学教育情况。大方县是贵州省的贫困县之一,而雨冲乡又属于大方县最贫困乡之一,我们前往的两所小学又是乡里条件比较差的,但是学生成绩名列前茅。 下午5点半,我们乘小面包车到鸣放,在狭窄的山路继续颠簸。雨后的沙石路很滑,很多尖而利的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路面很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酥松的石壁,司机两手紧握方向盘,小心的前进,一不小心打滑车就会跌落悬崖。 教学篇 上课第一天 早上9点,班主任来到了各自负责的班级,介绍有关向日葵天使团队的情况,以及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的大致安排。然后,让孩子们轮流自我介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第一次登上讲台,显得很羞涩与紧张,声音出奇的小,除了他们自己,其他人几乎都听不到。胆怯,羞涩,乖巧,这是我们对孩子的第一印象。在后来的周记上,很多孩子都写了关于这个“第一次”的兴奋与不安。三个星期后,当他们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时,已经可以大方从容。 下午放半天假,我们继续讨论课程表的改动,并且在蒋校长的帮助下,解决住宿和吃饭问题。 授课经历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的读写能力比较差,我们在拼音与写字课上注重加强训练;中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快,对外面世界有着很强的了解欲望,我们在社会与法律、地理等课上让他们走进更广阔的世界;高年级的学生升中后需要学习英语,为此我们在英语课上注重纠正发音与字母书写,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基础。这些孩子从未接触英语,对英语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且他们年纪还比较小,发音方面比较容易纠正。 刚开始两天的上课比较顺利,关键是课堂纪律很好。相互接触中,孩子们对我们的陌生感逐渐消退,也渐渐地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可上课秩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山的孩子天真纯朴,但是当他们与你熟识之后,便会显露出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我们想要控制好课堂场面并非易事。第二个星期开始,就经常出现许多状况,比如上课打闹、打小报告,下课你追我赶,皮外伤成了家常便饭。为此,队员们专门开了几次内部会议,共同想对策。后来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 教学上最大的满足是当孩子拿着笔一副虔诚的样子问你:“老师,这个问题我不太懂,可以再给我讲一遍吗?”这种求知的欲望,当你看到他的那种眼神,你就会明白。让孩子真正热爱上学习,明白学习的重要,我们就已经无悔我们的教学。 打开一扇窗,让光亮照进来。三个星期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尽量在课堂与课间多陪陪孩子们。欣慰的是,离开之际,孩子们说:那些知识,那些道理,他们会牢牢记在心里。 ![]() (地理课,志愿者与学生交流) |